<pre id="tspyz"><label id="tspyz"><xmp id="tspyz"></xmp></label></pre><table id="tspyz"></table>

    1. <track id="tspyz"></track>
    2. <p id="tspyz"></p>

    3. <table id="tspyz"><strike id="tspyz"></strike></table>
    4. 品牌介紹
      首頁 -> 品牌介紹  

          華鎣市老年休閑公寓二院是經華鎣市民政局批準的大型高層次養老療養機構。建筑風格古今結合,這里綠蔭婆娑成林,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適合老人們在此休養身心,頤養天年。本公寓特邀醫院營養師、護理師、醫師作為老年人飲食營養顧問和醫療保健顧問。開展老年人心理咨詢服務,實施老年人保健護理的翔實方案,進行老年人愛好的琴、棋、書、畫等輔導,開通急病急診綠色通道,確保老人安全。護理人員經專業培訓。


      華鎣(HuaYing),四川省轄縣級市,由廣安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川東平行嶺谷的華鎣山中段西緣至渠江中上游段之間。東接鄰水縣,南連重慶市渝北區,西鄰合川區、岳池縣,北與廣安區接壤, [2]  總面積464平方千米。 [30]  2021年,華鎣市戶籍人口34.71萬人。 [5]  截至2021年10月,華鎣市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3]  華鎣市人民政府駐雙河街道紅星路189號。
      華鎣市,因華鎣山而名。 [8]  1978年,析廣安縣、岳池縣設立華鎣工農示范區。1985年,撤銷華云工農區,建立縣級華鎣市。1998年,撤銷廣安地區,設立地級廣安市,華鎣市,仍由廣安市代管。 [2] 
      2021年,華鎣市地區生產總值186.0億元,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9.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8.4:49.1:42.5。 [5] 

      相關星圖

      查看更多
      雙河街道
      雙河街道,隸屬于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地處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中段,東與紅巖鄉接壤,南與古橋街道毗鄰,西與明月鎮相連,北與華龍街道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千米,總面積37.45平方千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85017人。古屬梁州、雍州、巴郡、宕渠。南北朝時期,屬始安縣。宋朝,屬廣安、寧西、崇寧3軍。元朝,屬廣安府。明朝,屬廣安州明月鄉。1984年4月,公社改鄉。2004年10月,撤雙河鎮置雙河街道。截至2020年6月,雙河街道下轄13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2011年,雙河街道財政總收入1391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5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古橋街道
      古橋街道,隸屬于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地處華鎣市南部,東與紅巖鄉接壤,南與陽和鎮毗鄰,西與明月鎮相連,北與雙河街道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千米,總面積23.1平方千米。2011年末,古橋街道轄區總人口17374人。明朝,屬廣安州明月鄉。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屬廣安州下明鄉。1958年10月,鄉改公社。1992年9月,并入雙河鎮。2004年10月,析置古橋街道。截至2020年6月,古橋街道下轄1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2011年,古橋街道財政總收入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2021年10月,入選四川省基層治理示范街道(鄉鎮)。
      華龍街道
      華龍街道,隸屬于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地處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中段西麓,東與天池鎮接壤,南與雙河街道毗鄰,西與永興鎮相連,北與祿市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千米,總面積25.3平方千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5385人。民國元年(1912年),屬廣安五場之一雙河場。1950年,屬雙河區。1984年,改為回龍鄉。1985年2月,更名華龍鄉。1992年9月,并入雙河鎮。2004年10月,析置華龍街道。截至2020年6月,華龍街道下轄2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2011年,華龍街道財政總收入653萬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2萬元,比上年增長1.8%。
      天池鎮
      天池鎮,隸屬于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地處華鎣市東北部,東與鄰水縣、北與廣安交界,南與石林景區相距16公里,區域面積39.0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18293人。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天池鄉,轄8保47甲。1966年,改名紅湖公社。1969年,更名天池公社,屬廣安縣桂興區。1978年,劃歸華鎣工農區。1985年,天池鄉改鎮,屬華鎣市。截至2020年6月,天池鎮下轄2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2018年,天池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景點
      共9個詞條 3503閱讀
      華鎣山寶鼎
      華鎣山寶鼎位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華鎣市溪口鎮境內,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豐年間,是山岳型自然風景區和宗教禮儀建筑群,全國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享有“西朝峨嵋,東朝寶鼎”之美譽。
      華鎣山游擊隊紀念館
      華鎣山游擊隊紀念館位于四川省華鎣市華鎣山景區內,分為廣安代寺、觀閣和伏龍武裝起義等5次主要戰況及戰斗遺跡略圖、華鎣山武裝斗爭史、為《新華日報》提供印刷用紙中興造紙遺址、英雄人物介紹等9個部分。館內陳列的槍械和生活用品、文學藝術作品、題詞留言和革命詩抄等,真實記錄了當年華鎣山游擊隊與國民黨反動軍警和地方武裝頑強抗爭的壯烈詩篇,是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安丙家族墓地
      安丙家族墓地,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1996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南宋四川宣撫使、少師安丙及其家族墓地。安丙家族墓地,發現大量精美的高浮雕石刻及設色壁畫,技法精細,線條流暢,形象生動、逼真,堪稱一絕;石刻內容廣泛,涉及人物、動物、植物、建筑、神獸、兵器、樂器等。墓中出土了許多國家級文物精品,包括金、銀、銅幣,金、銀、銅、玉、陶等不同質地器物,以及大量的三彩俑。安丙家族墓地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最具藝術價值的一處宋代家族墓地。墓內發現的大量精美石刻和較多國家一級珍貴文物,堪稱十三世紀文物的精粹,對研究南宋時期的建筑、美術、音樂、歷史等具有極高的價值,是了解南宋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華鎣山游擊隊遺跡
      華鎣山游擊隊是指1947年至1949年由中國共產黨南方局所領導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所組織一系列革命武裝起義,因其起義和活動地點靠近或在川東平行嶺谷最西側-華鎣山,因此統稱這些地下武裝為華鎣山游擊隊。華鎣山游擊隊遺跡現有"陽和之戰"遺址、陽和碗廠遺址、界牌巧奪軍車遺址等,現已成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安州區
      安州區是四川省綿陽市市轄區,位于綿陽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龍門山脈中段,介于北緯31°23′~31°47′,東經104°05′~104°38′之間,東與江油市,東南與本市的涪城區接壤;南與德陽市羅江區,西南與綿竹市相連;北與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毗鄰。按照綿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初步規劃,集中發展區涉及安州區界牌鎮、興仁鄉局部和花荄鎮局部,將極大拓展綿陽科技城發展空間。安州區幅員面積1181.14平方千米,轄9個鎮、1個鄉。2021年,全區常住人口達到38.1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4.76%。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8262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6%。安州區置縣于公元347年(東晉永和三年),是清代著名學者李調元和現代著名作家沙汀的故里。境內主要有千佛山、羅浮山、白水湖、姊妹橋和文星閣等景點。安州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緊鄰成綿廣高速、108國道、綿渝高速3條高等級公路,全區公路里程達到2139公里,S418線、S216線、旅游環線、綿安第二快速通道等骨干道路與遼寧大道、遼安路、成青路等構架起“一橫八縱一環”的全域交通新體系,以城區為核心的區域半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蒼溪縣
      蒼溪縣,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大巴山南麓之低、中山丘陵地帶,廣元市南端,介于北緯31°37’—32°10’,東經105°43’—106°28’之間,蒼溪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蒼溪縣幅員面積2334平方公里,轄31個鄉鎮、454個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陵江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蒼溪縣常住人口512617人。蒼溪縣古稱“秦隴鎖鑰”、“蜀北屏藩”,因地處蒼溪谷而得名。西晉太康六年(285年),于巴西郡閬中縣境分置蒼溪縣,縣治所在今陵江鎮農壇村(又名縣壩)。1985年9月9日,國務院批準蒼溪縣從南充地區劃歸廣元市管轄。1986年1月起,蒼溪縣成為廣元市屬縣。境內有G212國道、G75蘭海高速、蘭渝鐵路穿境而過。蒼溪縣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縣、中國雪梨之鄉、中國紅心獼猴桃之鄉,境內有白鷺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三溪口(玉帶峽、武當山)國家森林公園、亭子湖市級風景名勝區、九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景點。2020年,蒼溪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9.76億元、增長3.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2020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蒼溪縣退出貧困縣。
      西充縣
      西充縣,隸屬于四川省南充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偏北部,南充市西北部,東鄰順慶區,南接嘉陵區,西連綿陽市鹽亭縣、遂寧市蓬溪縣、射洪市,北接南部縣,總面積1108平方千米。下轄2個街道、16個鎮、5個鄉。古有西充山,故得名西充,是南充的生態后花園和衛星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淺丘地貌,年平均氣溫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截至2020年末,西充縣總人口58.7908萬人。2021年,西充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203.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86億元,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66.67億元,同比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10.7%。三次產業結構為23.5:32.8:43.7。
      鄰水縣
      鄰水縣,隸屬于四川省廣安市,川陜渝鄂重要公路交通要道。鄰水縣也是四川省距離重慶主城區及兩江新區最近的縣城,東、南分別與墊江縣、長壽區、渝北區接壤,西、北分別與華鎣市、前鋒區、大竹縣相連。境內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由西向東平行展布,大洪河、御臨河蜿蜒其間,形成“三山兩槽”的獨特地貌?h城到重慶主城區90公里、寸灘保稅港80公里、兩江新區40公里,包茂、滬蓉高速交會于縣城南郊,國道210、350縱貫全境。轄區面積1909平方公里,轄25個鎮335個村居。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鄰水縣常住人口為707537人,總人口101萬。鄰水縣,古稱鄰州,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先后成功創建為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和四川省環境優美示范縣城,是全國文化先進縣、科技進步先進縣。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鄰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2020年,鄰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3.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簡稱增長,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1.4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1.7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1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2%、35.8%和35%,依次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21.1:29.5:49.4。
      合江縣
      合江縣,隸屬四川省瀘州市,位于川渝黔結合部,四川盆地南緣。西面與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相鄰,東面與重慶市江津區接壤,北面與永川區接壤,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毗鄰。合江縣距瀘州市區38.7公里,距成都市區260.1公里, 距重慶市區109.2公里,是長江出川第一港口縣,境內有長江54公里、赤水河57公里黃金水道,宜瀘渝、成自瀘赤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幅員面積2414平方公里。2021年末,合江縣總人口91萬。合江縣始建于西漢元鼎二年(前115年),是長江上游置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福寶旅游區,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寶古鎮和堯壩古鎮,有千年古剎法王寺。2021年,合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8.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萬元,比2020年增長10.3%;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6萬元,增長11%。
      安岳縣
      安岳縣,隸屬四川省資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成渝經濟區腹心和成都、重慶的直線中點,譽“成渝之心”;地跨東經104°56′51″~105°45′14″,北緯29°40′32″~30°18′53″之間。東鄰重慶市潼南區,東南靠重慶市大足區;南接重慶市榮昌區和內江市東興區,西南接內江市東興區;西倚內江市資中縣,西北連樂至縣、遂寧市安居區。安岳縣總面積2700平方公里,2020年,轄2個街道、32個鎮、12個鄉,2021年,全縣常住人口94萬人,城鎮化率為31.52%,比上年提高0.85個百分點。安岳縣北周建德四年置普州及安岳縣,州、縣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孕育了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南宋數學泰斗秦九韶等歷史名人;境內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啟大足”,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石刻藝術)之鄉”,又有“中國佛雕之都”之稱,境內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基地生產縣,檸檬種植面積達52萬畝,產量占全國的80%,被稱為“中國檸檬之都”。境內還擁有通賢柚、傷心涼粉、安岳竹編等地方特產。安岳縣是四川盆地腹心陸路交通要沖、成渝經濟區區域性交通樞紐、川渝兩地重要物資集散地和物流中心,319國道、247國道和內遂高速公路、重慶—成都高速公路貫穿全境。202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7.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
      興文縣
      興文縣,隸屬四川省宜賓市,位于宜賓市境東南,東南與敘永縣相鄰,南與云南省威信縣接壤,西接珙縣,西北接長寧,北與江安、瀘州市納溪區毗鄰,總面積1379.89平方千米。下轄8個鎮、4個鄉。興文縣歷史悠久,是古代僰人繁衍生息和最終消亡之地,四川省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縣,是川南早期革命的主要發源地,紅軍北上抗日的途經地,川滇黔邊區紅軍游擊縱隊的主要策源地和轉戰地,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風情濃郁,曾留下楊升庵題詠和朱德賦詩。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興文石!,其核心景區集世界特大天坑、地表石林、地下溶洞、臥虎景觀于一體,被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耀邦題詞贊為:“天下奇觀”。截至2021年末,興文縣常住人口37.9萬人。2021年,興文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3.1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5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6.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5.9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8.7:28.6:52.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933元。
      江安縣
      江安縣,隸屬于四川省宜賓市,位于四川南緣,長江之濱,宜賓之東,三市(宜賓、瀘州、自貢)之交。地跨北緯28°22′20″—28°56′45″,東經104°57′40″-105°14′33″。全縣轄區面積948.46平方公里,轄14鎮?h人民政府駐江安鎮竹都大道。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安縣常住人口為424470人。江安縣盛產水稻、小麥、紅薯、高粱、油菜、豆類等農作物,是全國夏橙基地縣、商品糧基地縣、蠶桑生產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江安縣享有“中國橙海和竹海故都”之稱,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江安縣擁有夕佳山古典莊園、國立劇專舊址、江安竹工藝、江安奇石四大文化品牌,同時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文化先進縣。2020年6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2020年,江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26億元,增長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12億元,可比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69.77億元,可比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80.37億元,可比增長1.8%。三次產業比重為19.4:37.5:43.1。
      四川省優秀旅游城市
      共21個詞條 2172閱讀
      雅安
      雅安,四川省地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邛崍山東麓,東靠成都、西連甘孜、南接涼山、北接阿壩,距成都120公里;屬四川盆地西緣山地,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市總面積15046平方千米,下轄2區、6縣;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43.1萬人。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它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游城,素有“雨城”、“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天府之肺”、“熊貓故鄉”之稱,境內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茶文明發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2022年,雅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902.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4.0%。
      南充
      南充,又稱“果城、綢都”,四川省轄地級市,四川第五大經濟體、成渝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和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古代地處充國南部得名;管轄3個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556.2萬。南充歷史悠久,源自漢高祖公元前202年設立的安漢,至今建成2220多年。春秋以來歷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解放初期為川北行署區的駐地。南充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祥地,民風淳樸,民俗優雅,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輝。南充是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II型大城市、“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城市、川東北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城市、南遂廣城鎮密集區中心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之一、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四川培育壯大的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石油天然氣和能源化工基地、川東北區域科教文化中心、西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素有“水果之鄉”、“絲綢之都”的美譽。2019年10月23日,被確定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設立南充臨江新區。2022年5月,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劃范圍。2022年,南充市地區生產總值2685.45億元,全省排名第五。
      德陽
      德陽,別稱“旌城”,四川省轄地級市,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部,地處龍門山脈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西北部為山地垂直氣候,東南部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面積5911平方千米,下轄2區、1縣,代管3個縣級市;2021年常住人口345.9萬人。德陽市毗鄰四川省會成都,是四川培育壯大的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環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城市;城市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傾力打造“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北部新城;德陽市交通發達,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50千米,距青白江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24千米;德陽因“三線建設”國家布局現代大工業而建市,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德陽市為第二批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曾被列入“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單”,并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劃范圍。2020年1月,開展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在德陽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22年,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確認德陽為國家衛生城市。2022年,德陽市地區生產總值2816.87億元,比上年增長3.1%。
      廣元
      廣元市,四川省轄地級市,北與甘肅省、陜西省交界;南與南充市為鄰;西與綿陽市相連;東與巴中市接壤;處于四川北部邊緣,山地向盆地過渡地帶,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幅員面積16319平方公里,下轄3區、4縣。截至2021年底,廣元市常住人口為228.3萬人。廣元市自古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國故地,入蜀要塞,三國重鎮,廣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璀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廣元是先秦古棧道文化和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三國歷史文化核心走廊、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也是原川陜蘇區核心區域,是紅四方面軍后期首府地、西部戰爭主戰場和長征出發地。2022年,廣元市地區生產總值1139.78億元,GDP增速為0.3%。
      中文名華鎣市外文名HuaYing別    名鎣城行政區劃代碼511681行政區類別縣級市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安市地理位置四川盆地東部、川東平行嶺谷的華鎣山中段西緣至渠江中上游段之間面    積464 km2下轄地區3個街道、8個鎮、1個鄉政府駐地雙河街道紅星路189號電話區號0826郵政編碼638600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人口數量34.71 萬(2021年)火車站華鎣站、慶華站、高興站車牌代碼川X地區生產總值186.0 億元(2021年)

      歷史沿革

      編輯 播報
      古,屬梁州地。
      春秋戰國,為巴國屬地。
      秦朝至隋末唐初,市境先后分屬巴郡、巴西郡宕渠郡,為褺江縣、宕渠縣、安漢縣分治。
      唐,市境分屬果州(南充郡)岳池縣、渠州(潾山郡)渠江縣,合州石鏡縣所治。
      宋,市境為廣安軍(寧西軍)岳池縣、渠江縣,合州石照縣分治。
      元,市境分屬廣安府岳池縣、渠江縣,合州石照縣。
      明,市境分別為廣安州、岳池縣及合州所轄。
      清,市境分屬廣安州、岳池縣、合州、江北廳管轄。宣統三年(1911),廣安建大漢蜀北軍政府,市境歸其管轄。
      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24年(1935),四川軍閥混戰,市境先后為川、陜、黔各路軍閥割據管轄。民國24年(1935)后,川政統一,市境歸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區和第十一行政督察區,仍分屬廣安縣、岳池縣管轄。民國38年(1949),市境分屬廣安、岳池、合川縣管轄。
      1952年,合川縣慶合鄉12個村成建制劃歸岳池縣。
      華鎣市地圖華鎣市地圖
      1978年,境域分屬廣安、岳池2縣管轄。析廣安縣9個人民公社、岳池縣7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設立華鎣工農示范區,隸屬南充地區。
      1979年,改華鎣工農示范區為華云工農區。
      1983年3月,華云工農區劃歸重慶市。9月,華云工農區仍劃歸南充地區。
      1985年,撤銷華云工農區,建立縣級華鎣市,歸省政府直管,委托南充地區代管。
      1993年,華鎣市劃歸廣安地區,由省政府直管,委托廣安地區代管。
      1998年,撤銷廣安地區,設立地級廣安市,華鎣市,仍由廣安市代管。 [2] 

      行政區劃

      編輯 播報

      區劃沿革

      2001年,廣安縣瓦店鄉整體劃歸華鎣市。
      2006年,瓦店鄉更名為紅巖鄉。
      2019年,撤銷觀音溪鎮,并入高興鎮。 [2]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華鎣市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雙河街道、古橋街道、華龍街道、天池鎮、祿市鎮、永興鎮、明月鎮、陽和鎮、高興鎮、溪口鎮、慶華鎮、紅巖鄉, [3]  共105個村,30個社區,下設595個村民小組,206個居民小組。 [2]  華鎣市人民政府駐雙河街道紅星路189號。

      地理環境

      編輯 播報

      位置境域

      華鎣市,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川東平行嶺谷的華鎣山中段西緣至渠江中上游段之間。介于北緯30°07'~30°28',東經106°40'~106°54'。東接鄰水縣,南連重慶市渝北區,西鄰合川區、岳池縣,北與廣安區接壤。南北長40.75千米,東西寬28千米, [2]  總面積464平方千米。 [30] 
      © 2023 Baidu - GS(2021)6026號 - 甲測資字11111342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百度智圖
      華鎣市人民政府

      地質

      華鎣市域在大地構造單元上歸屬西南地臺、四川臺向斜、川東南坳裙帶、雙河場臺凸、華裝山復式榴皺帶,境內地層由老到新,沉積了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第四系地層。 [4] 

      地形地貌

      華鎣市,東南高西北低,由西至東逐漸拾升,形成中山和單面低山與若干次級的地臺?v貫市域南北的襄渝鐵路將全市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山區、嶺谷相間,山巒重疊,由背斜與向斜構成“一山三嶺二槽”的特殊地貌,溝壑縱橫。山勢陡峭,地表斷層高達50~200米。槽谷內坳谷淺凹地發育,形成洼地、溶洞、溶溝、石芽,華鎣石林、天池湖和觀音溪溶洞等溶蝕性地貌景觀展布其間。西部為平壩,臺地狹小,坡、丘谷和低山廣為分布。 [2] 

      氣候

      華鎣市,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侯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差。 [4] 

      水文

      華鎣市境內河流屬于渠江水系(僅高興鎮東南一小部分屬于長江支流御臨河),主要河流有“一江四河”,即渠江及其集水面積大于50平方千米的4條較大支流,包括清溪河、臨溪河、驢溪河(胡家河)和華鎣河。渠江繞華鎣市西偏北部而過,過境流長23千米,4條較大支流皆由東向西注入渠江。另外,市境內還有集水面積大于20平方千米河流3條及溪溝99條。 [2] 

      土壤

      華鎣市分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土等4個土類,6個亞類,16個土屬,57個土種,60個變種。 [4] 

      自然資源

      編輯 播報

      水資源

      華鎣市當地水資源量主要表現為地表水資源量(由于華鎣市地下采礦的礦坑疏干排水作用,導致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質降低,地下水資源不適合大量開采)。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總量24348萬立方米,單位面積產水量51.80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其中多年平均當地地表水資源量2391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當地地下水資源量3083萬立方米。多年人均當地水資源量676立方米。過境水資源豐富,渠江從市西北邊境流過,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009656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1031565萬立方米。水庫17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1)型水庫3座,。2)型水庫13座。 [2] 

      土地資源

      截至2018年,華鎣市轄區面積46351.57公頃,其中,耕地14360.82公頃,園地1988.01公頃,林地20504.73公頃,草地259.09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746.7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001.0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362.92公頃,其他土地1918.17公頃。 [2] 

      礦產資源

      華鎣市,已發現的礦產有16種。其中:能源礦產資源有煤;非金屬工業原料礦產有硫鐵礦、含鉀巖石等;非金屬建材原料礦產有石灰石(水泥、碳酸鈣、電石用)、石膏(水泥、建材用)、白云巖(水泥、玻璃、建材用)、膨潤土、玄武巖、河道砂石;黑色金屬有菱鐵礦,以及礦泉水等礦產資源。探明資源儲量為:煤24098.85萬噸,石灰巖23597萬噸、石膏3864.4萬噸、黏土1138萬噸、耐火黏土56萬噸、長石石英砂巖2045.37萬噸、硫鐵礦1778.8萬噸、菱鐵礦992萬噸、磚瓦用頁巖大于48.98萬立方米、河道砂石70.58萬立方米。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煤、石灰巖、砂巖、玄武巖、磚瓦用頁巖、白云巖、耐火黏土、石膏、礦泉水、河道砂石共10種。 [2] 
      2021年,華鎣市戶籍人口347106人,比上年減少3219人,其中城鎮居民118413人,占總人口34.1%,農村居民228693人,占總人口65.9%。按年齡階段分:18歲以下63487人,18-35歲82334人,35-60歲134945人,60歲以上66340人。出生人口2712人,人口出生率7.81‰;死亡人口3045人,人口死亡率8.77‰;人口自然增長率-0.96‰。 [5] 

      綜述

      2021年,華鎣市地區生產總值186.0億元,增長(以下簡稱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7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91.3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79.0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6%、42.1%和49.3%。三次產業結構為8.4:49.1:42.5。
      2021年,華鎣市民營經濟增加值104.5億元,增長8.2%,占經濟總量的5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65.9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35.2億元,增長15.0%。 [5]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華鎣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1.1億元,增長10.7%。其中,項目投資153.5億元,增長1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4.2億元,增長187%;第二產業投資39.4元,增長1.9%;第三產業投資97.5億元,下降6.2%。房地產開發投資16.3億元,下降16.3%。商品房施工面積114.7萬平方米,增長31.9%。商品房銷售面積25萬平方米,增長8.7%。 [5] 
      財政
      2021年,華鎣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12.0%;其中稅收收入4.5億元,增長5.1%;非稅收收入5.0億元,增長19.1%。地方一般預算支出24.5億元,下降19.9%。 [5] 
      人民生活
      2021年,華鎣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79元,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27332元、5014元、2462元、6570元,分別增長9.2%、4.3%、13.4%、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3元,增長10.6%,其中: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10371元、7974元、663元、2016元,分別增長12.1%、7.8%、10.6%、14.4%。
      2021年,華鎣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272元,增長7.5%,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分別增長7.0%、8.9%、4.6%、2.4%、6.8%、14.0%、15.0%、9.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385元,增長10.8%,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分別增長10.4%、14.0%、5.5%、7.8%、9.0%、16.2%、20.2%、17.4%。 [5] 

      第一產業

      2021年,華鎣市農業總產值25.2億元,增長7.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6萬畝,增加0.2萬畝,其中:大春糧食播種面積22.6萬畝;小春糧食播種面積4萬畝。糧食總產量10.5萬噸,增長1.2%,其中,大春糧食產量9.5萬噸,增長1.3%;小春糧食產量1.0萬噸,增長0.2%。蔬菜播種面積81630畝,增加2460畝;產量151914噸、增產4.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6002畝,增加5392畝;產量3414噸、增產25.4%。
      2021年,華鎣市出欄生豬183703頭,增長27.2%;出欄牛1920頭,增長8.9%;出欄羊26930只,增長8.3%;出欄家禽2242259只,增長3.6%。主要畜禽肉類總產量21640噸,增長55.1%,禽蛋產量4490噸,增長5.4%。 [5] 

      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華鎣市全部工業增加值63.3億元,增長8.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1%。
      2021年,華鎣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118戶。工業總產值326.3億元,下降12.5%,其中:煤炭行業產值6.8億元,增長16.8%;建材行業產值64.6億元,增長9.6%;機械加工行業產值74.2億元,增長3.8%;電子信息行業產值133.2億元,下降33.7%。
      2021年,華鎣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316.1億元,下降13.6%,其中營業成本278.0億元,下降12.6%;營業利潤16.7億元,下降25.8%,營業收入利潤率5.3%。 [5] 
      建筑業
      2021年,華鎣市建筑業增加值28.0億元,增長2.1%。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43個,建筑業總產值82.1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74.7萬平方米,下降8.6%,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07.8萬平方米,增長12.1%。 [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華鎣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5億元,增長18.6%。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1億元,增長17.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4億元,增長20.0%。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5.4億元,增長17.2%;零售業零售額39.8億元,增長18.7%;住宿業零售額0.5億元,增長18.4%;餐飲業零售額7.8億元,增長18.9%。 [5] 
      對外貿易
      2021年,華鎣市進出口總額3.4億元,其中:出口額2.9億元,進口額0.5億元。 [5] 
      郵電業
      2021年,華鎣市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12億元。其中,郵政主營業務收入0.56億元,電信主營業務收入0.56億元。固定電話用戶4.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32.0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10.7萬戶。 [5] 
      金融
      2021年,華鎣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23.68億元,比年初增加7.47億元,增長3.5%。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82.60億元,比年初增加13.37億元,增長7.9%。各項貸款余額114.77億元,比年初增加11.44億元,增長11.1%。其中住戶貸款余額44.92億元,比年初增加3.05億元,增長7.3%。 [5] 

      交通運輸

      編輯 播報
      廣鄰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達渝高速公路、南廣高速公路、廣(安)武(勝)路 [2]  ,襄渝鐵路 [4]  穿過華鎣市。
      2021年,華鎣市公路總里程11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公里;鐵路營運里程35公里,火車站2個。 [5] 
      市委書記:王山
      市長:徐紀敏
      截至2022年7月 [6-7]  

      社會事業

      編輯 播報

      教育事業

      2021年,華鎣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7所(基礎教育96所,中職1所),村小17所(含民辦1所)。其中:公辦學校56所(幼兒園20所、小學14所、初級中學9所、九年一貫制9所、完全中學2所、中職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學校41所(幼兒園39所、完全中學1所、十二年一貫制1所);另有民辦村小1所。
      2021年,華鎣市共有在校生50330人。其中:幼兒園59所、在園幼兒9782人;小學14所、在校學生21022人(含村小424人);初中18所、在校學生10756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4892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3795人(含非全日制學生88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83人。高考報名考生2910人,本科上線1045人(不含藝體),其中文科310人;理科616人;對口職教類(本科)上線119人。
      2021年,華鎣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數4577人(含中職),公辦3522人、民辦1055人,中學教職工1542人、中職教職工229人、小學教職工1325人、幼兒園教職工1474人、特教7人。 [5] 

      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文化館:華鎣市文化館。 [1] 
      2021年,華鎣市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四川省首批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1個、四川省地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1個、廣安市文旅重點鎮1個、廣安市鄉村文旅示范村1個、廣安市文旅特色街區1個;黑龍峽生態人文旅游景區項目成功納入2021年度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項目支持項目;溪口鎮成功申報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5] 

      體育事業

      2021年,華鎣市華鎣山廣場籃球場、城北公園籃球場、溪口鎮籃球場提檔升級;為15個新、舊小區安裝體育健身器材,人均體育運動場地面積1.91平方米。組隊參加省錦標賽舉重、柔道、跆拳道項目比賽,并獲得7金1銀8銅。承辦廣安市第三屆老年運動會釣魚比賽和廣安市羽毛球比賽。舉辦華鎣市線上紅色健康跑、教體系統籃球比賽及《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賽等活動、成功舉辦“奔跑吧?華鎣”迎新春健康跑活動。 [5] 

      醫療衛生

      2021年,華鎣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54個,床位數1610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60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602人,注冊護士699人。 [5] 

      社會保障

      2021年,華鎣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64萬人,其中: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0.93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76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7.9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1.08萬人。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7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4%
      2021年,華鎣市共有公辦養老機構10所(含福利中心)、床位920張,民辦養老機構9所、床位1020張,日間照料中心35個,養老服務驛站5個,救助管理站1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771人,保障標準590元/人.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0240人,保障標準500元/人.月。特困人員集中供養479人,分散供養1362人。 [5] 

      歷史文化

      編輯 播報

      地名由來

      華鎣市,因華鎣山而名。 [8] 

      非物質文化遺產

      滑竿抬幺妹
      滑竿抬幺妹,產生于唐朝,盛行于清代,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一項流傳于華鎣山區的傳統民俗體育競技活動,主要包括滑竿的制作技藝、指滑竿民俗、滑竿抬幺妹比賽以及抬幺妹產生的路況號子。 [9]  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0] 

      風景名勝

      編輯 播報
      安丙家族墓地
      安丙家族墓地,是南宋四川宣撫使安丙及其族人之墓,建成于1223年,位于四川華鎣市雙河鎮昭勛村。墓地坐東朝西,由北至南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后枕山坡。主墓為安丙及夫人李氏和鄭氏之墓。有一墓墓主不詳,另一墓與主墓相似,但小于主墓,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
      安丙家族墓地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1]  2001年6月25日,安丙家族墓地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華鎣山天池
      華鎣山天池湖呈現出“云落天池若鏡天,湖光山色綠黛敷”的美麗畫
      華鎣山天池湖呈現出“云落天池若鏡天,湖光山色綠黛敷”的美麗畫(3張)
      華鎣山天池,與天山天池、長白山天池并稱為全國三大天池。位于華鎣市天池鎮境內,周長約27公里, 湖水面積3800畝,總庫容5548萬立方米,是川東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素有“川東小西湖”和“人間瑤池”的美譽。 [13] 
      新華日報紙廠舊址
      新華日報紙廠舊址,位于華鎣市陽河鎮中河村大埡口山腰的丁家坪!新華日報》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唯一黨報,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創刊,是年10月25日武漢失陷?,同日在重慶出刊。
      1941年,由《新華日報》社派蘇蕓、王治和謝長琮等共產黨員化裝成商人在丁家坪處利用停辦的原廣安五權紙廠廠房、設備,開辦《新華日報》自己的造紙廠——中興紙廠。1942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抗戰勝利后中興紙廠停辦,中興紙廠不僅保證了《新華日報》及《群眾》周刊的紙張供應,而且還幫助了讀書、生活、新知等進步書店的用紙,打破了國民黨的封鎖。 [14] 
      華光儀器廠舊址
      華光儀器廠舊址,位于華鎣市天池鎮天池湖邊。占地面積178畝,主要研制生產瞄準鏡、望遠鏡、激光測距儀、照相機和球面光學元件等多個系列軍民產品,為國防及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1990年,整體搬遷至重慶北碚區境內。 [15] 

      地方特產

      編輯 播報
      華鎣山葡萄
      華鎣山葡萄,四川省華鎣市特產,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華鎣山葡萄,果肉細膩、化渣、汁多、甜香爽口。
      3月4日,原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批準對“華鎣山葡萄”實施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16] 
      廣安蜜梨
      廣安蜜梨,四川省華鎣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廣安蜜梨是用天池之一的華鎣山天池之水澆灌培育而成的優質早熟蜜梨,果肉潔白、肉質細嫩、松脆、汁特多。經中國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達國家綠色食品A級標準。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廣安蜜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17] 

      著名人物

      編輯 播報
      畢占云
      畢占云,四川省廣安縣人(今華鎣市)。 [18]  1903年生。1922年入川軍當兵,后入湘軍,參加過北伐戰爭。1928年,由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到延安學習。任冀東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兼河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 
      唐毅
      唐毅,男,漢族,1975年2月生,四川華鎣人,重慶大學畢業,1999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F任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長。 [20] 

      榮譽稱號

      編輯 播報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21] 
      全國第三個大熊貓野化放歸培訓基地 [22] 
      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縣 [23]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24]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5] 
      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6] 
      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 [27] 
      四川省文明城市 [28] 
      全國第二批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市 [29] 
      四川省革命老區 [29] 
      四川省旅游標準化示范市 [29] 
      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市 [29] 
      四川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29] 
      四川省30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 [29] 
      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市 [29] 
      四川省園林城市 [29] 
      四川旅游強縣 [29] 
      畜牧大縣和畜禽糞污資源量大縣 [31] 
      參考資料

       

      地址:華鎣市石嶺崗賢明小學內 咨詢電話:0826-4862898
      18982671338(鄭院長)
      Copyright ?2000-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精品国产
      <pre id="tspyz"><label id="tspyz"><xmp id="tspyz"></xmp></label></pre><table id="tspyz"></table>

      1. <track id="tspyz"></track>
      2. <p id="tspyz"></p>

      3. <table id="tspyz"><strike id="tspyz"></strike></table>